2021 年的《2021 年消除创新障碍法案》(H.R.1602),是协同治理的早期探索。它直面 SEC 与 CFTC 管辖权之争,欲通过跨机构工作组厘清数字资产属性,虽最终搁浅,却为理解当下加密监管格局埋下关键伏笔。
一、回望2021:监管框架胎动的关键节点
站在2025年的行业回望点上,2021年在美国加密货币监管史上留下了特殊印记。当时市场正被加密交易加税传闻搅得起伏不定,一项名为《2021年消除创新障碍法案》(H.R.1602)的提案已悄然走进立法视野。这份法案没有追逐市场热点,而是直击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与CFT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常年扯不清的管辖权难题,想通过制度设计解开数字资产监管的死结。四年过去,加密行业的监管版图早已改头换面,但这部法案依然像个清晰的路标——标记着美国监管层尝试协同治理的最初探索。它的立法思路和最终搁浅,共同构成了理解当下加密监管格局的重要拼图。
二、法案核心:给监管打架画上休止符?
(一)从“各管一摊”到“坐下来谈”
2021年4月,众议院通过的H.R.1602法案,目标相当明确:终结SEC与CFTC在数字资产领域的“地盘之争”。在此之前,两大机构的监管冲突已经摆上台面:SEC拿着证券监管的尺子丈量ICO和代币发行,CFTC则用商品期货的框架审视加密衍生品。这种各吹各号的局面,让市场主体头疼不已——要么怕踩监管红线不敢创新,要么被重复检查搞得焦头烂额。法案的破题思路是成立跨机构工作组:SEC和CFTC各出专员,在具体案子动手前先商量清楚——这个数字资产到底算什么?该归谁管?试图用“规则先行+机构协作”替代过去的“事后扯皮”。
(二)给数字资产“贴标签”的新逻辑
法案最亮眼的设计,是把“管辖权划分”从“事后争议”挪到了“事前协商”。这招直接打在了监管矛盾的七寸上——数字资产的法律身份。比如遇到那种既像证券又像商品的混合代币,工作组就得综合“有没有投资回报承诺”“实际用在哪”“市场流动性怎么样”等一堆指标来判断归属。理论上,这种模式能减少机构内耗,让监管效率提上来。
三、监管拉锯战:从规则冲突到市场阵痛
(一)两套尺子量不清新事物
SEC和CFTC的分歧,本质是老监管框架遇上了新物种。SEC抱着“Howey测试”不放,觉得只要代币沾了“投资合同”的边(比如Ripple的XRP)就算证券,核心是护着投资者;CFTC则把比特币这类基础加密货币归为“商品”,更操心期货市场会不会被操纵。2020年的Ripple诉讼把这种分歧推到了风口浪尖:SEC说Ripple发XRP是“无证发行证券”,Ripple反驳“XRP和比特币一样是商品”,还质疑SEC为啥对不同代币标准不一。
(二)企业夹在中间最难办
管辖权打架,最难受的是市场玩家。拿加密交易所来说,如果既做证券型代币交易,又提供期货合约,就得同时应付SEC的注册要求和CFTC的衍生品规则,合规成本直线飙升。更麻烦的是,监管空白催生出“钻空子”的机会——有些项目故意模糊代币属性躲监管,反而让市场风险更高。H.R.1602法案的出现,其实是对这种混乱状态的一次制度性回应。
四、协同试验:从个案合作到制度尝试
(一)Abra案的“成功先例”
法案的设计不是拍脑袋来的,而是借鉴了之前的协作经验。2019年SEC和CFTC联手对付数字资产交易平台Abra,就挺能说明问题:SEC认定Abra的股票衍生品归自己管,CFTC则盯着它的加密货币合约,两家分工明确,没重复执法也没留空白。H.R.1602想把这种“个案合作”变成“常规操作”,给跨机构监管搭个制度架子。
(二)理想很丰满,现实有短板
可惜法案的雄心被现实绊住了脚。首先,它只盯着SEC和CFTC,却没管到FinCEN(金融犯罪执法网络)、OFAC(海外资产管理办公室)这些“监管队友”,更别说各州自己的监管规则(比如NYDFS的BitLicense),“多头监管”的根子还在;其次,数字资产的技术特性——去中心化、跨链跑来跑去——老让传统管辖权规则跟不上趟,工作组定的规矩也没法预判所有新问题;最后,截至2025年,法案还卡在国会没动静,再好的设计也落不了地。
五、监管进化史:从“各扫门前雪”到“协同搞建设”
(一)思路转了,路就宽了
H.R.1602虽然没成,但它的立法过程透出一个重要信号:美国监管层对加密货币的态度,正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规划”,从“抢地盘”转向“一起干”。这种思路后来影响了不少政策:2023年的《加密资产政策框架》特别强调跨机构协调,2024年的《数字商品交易法》想重新定义商品类加密货币的监管规则,都能看到H.R.1602的影子。
(二)给行业的合规启示
对加密行业来说,法案释放的信号很明确:以后给数字资产“贴标签”会越来越细,企业得学会“看属性做合规”。不管是发代币的、开交易所的,还是做投资的,都得提前想清楚自己的业务到底归谁管,别等监管找上门才慌。同时,法案没解决的“多头监管”难题也提醒大家:合规不能只看一家,联邦和州、证券和商品、创新和风控,这些维度都得顾到。
六、结语:未建成的桥,看得见的路
站在2025年回头看,H.R.1602就像美国加密监管长河里一座没完工的桥——它没能让SEC和CFTC彻底握手言和,却清清楚楚指出了协同治理的方向。这四年里,市场从疯狂到冷静,监管层对行业的理解也深了一层。法案的价值不在它有没有通过,而在它说透了一个道理:面对技术创新和金融稳定的平衡,跨机构协同是绕不开的路。这条路可能还得走一阵子,但方向已经明了。对行业来说,看懂这段没走完的探索,或许就能摸准未来合规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