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DeFi

越南加密货币监管转型:从灰色地带到沙盒试点

爱上DeFi 0

引言

越南加密货币市场正经历从监管模糊到系统性框架构建的关键转型。作为全球加密货币采用率前五的国家,其21%的成年人口参与加密货币交易,年资金流入超1000亿美元,但监管滞后导致市场长期处于灰色地带。2023年被FATF列入灰名单后,越南加速推进监管改革,2024年发布《国家区块链战略》,2025年启动数字资产监管框架建设,并计划于2026年中期实施加密货币沙盒试点。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越南从“观察型政策”转向“主动管理”,试图在金融稳定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

市场二元性:高渗透与低监管的矛盾

越南加密货币市场呈现显著的二元特征。年轻用户通过全球交易所、DeFi协议及GameFi平台积极参与,推动该国在Chainalysis全球采用指数中稳居前列。然而,监管环境与市场热情严重脱节:越南国家银行(SBV)自2017年起禁止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方式,但个人交易合法,导致监管真空。缺乏交易所许可、稳定币规范及反洗钱机制,不仅引发资金外流(如Sky Mavis迁址新加坡),更促使FATF将其列入灰名单,削弱国际经济信誉。

监管碎片化:多机构的立场博弈

越南监管机构的立场差异显著,形成碎片化格局:

- SBV的保守主义:以金融稳定为由,禁止加密货币支付,聚焦CBDC试点(2021-2025年),限制加密货币应用场景,加剧市场不确定性。
- 财政部的开放路径:与Bybit等国际平台合作推进沙盒试点,2021年设立专项工作组,致力于建立交易所许可、税务申报及反洗钱标准,试图培育合规市场。
- 国家证券委员会(SSC)的谨慎态度:警惕代币化资产的“隐性证券发行”风险,延缓证券型代币整合,要求加密项目严格遵守资本市场披露规则。
- 司法部的法律协调:提议将数字资产定义为新资产类别,推动民法典修订以解决所有权纠纷,但跨部门协调障碍导致进展缓慢。
- 公安部的执法导向:强化KYC及可疑交易报告制度,重点打击加密货币相关的欺诈、洗钱及逃税行为。

image.png

监管历程: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布局

越南监管演进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 灰色地带期(2017-2022):SBV禁止支付但未规范交易,市场在缺乏投资者保护的环境下野蛮生长,欺诈案件频发,企业外流问题凸显。
- 压力倒逼期(2023-2024):FATF灰名单迫使越南加强监管,2024年《国家区块链战略》(第1236/QĐ-TTg号决定)将区块链定位为数字化转型核心,首次提出沙盒试点构想。
- 框架构建期(2025至今):总理第05/CT-TTg号指令要求财政部与SBV联合建立数字资产监管框架,计划2026年中期启动沙盒,允许在受控环境中测试合规交易、稳定币应用及AML/KYC机制。

image.png

加密沙盒:受控实验的制度突破

越南沙盒计划由财政部牵头,依托国家区块链战略,旨在将区块链从“投机资产”转化为“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与Bybit等平台合作,沙盒将测试交易所许可标准、稳定币发行规则及跨部门监管协作机制。尽管具体条款尚未披露,但政策导向已吸引先行者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推动“越南制造”区块链平台,降低创新的监管门槛。这一阶段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实时反馈优化监管规则,为2026年后的市场正式化奠定基础。

image.png

转型挑战与未来展望

越南的监管转型面临双重挑战:内部需协调多机构立场,加速法律框架落地;外部需应对FATF合规压力及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如新加坡清晰的监管框架)。对于企业而言,2026年沙盒启动前的政策窗口期至关重要,合规性、透明度及政策适应能力将成为竞争壁垒。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依赖监管前瞻性——如何在中心化合规要求与DeFi等去中心化模式间寻求平衡,将决定越南能否成为东南亚数字资产枢纽。

image.png

总结

越南加密货币监管正从“无序创新”迈向“有序实验”,沙盒试点与监管框架建设标志着其监管逻辑的根本性转变。尽管挑战重重,但其主动拥抱区块链技术的姿态,为合规企业提供了参与规则制定的战略机遇。未来两年,越南能否在金融稳定与创新活力间取得平衡,将不仅影响本国数字经济发展,更可能为新兴市场的加密货币监管提供参考范式。

标签: #越南加密货币监管 #加密沙盒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