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DeFi

英国加密监管框架重塑:传统金融制度的适配之路与现实挑战

爱上DeFi 0

2025年,全球加密资产监管格局加速重构,英国正试图通过一套制度设计蓝图,在创新活力与风险防控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自2023年提出将加密活动纳入传统金融监管框架的初步构想后,英国财政部近期公布的咨询文件显示,其监管思路正进一步向传统金融制度靠拢——计划通过审慎标准迁移、消费者保护机制强化和市场准入限制,化解加密行业系统性风险。本文结合英国监管议程的核心内容、实施策略及国际定位,剖析其政策逻辑与潜在影响。  

image.png

一、监管框架的传统金融制度适配

英国监管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将加密资产交易、借贷、托管等活动融入与传统金融服务一致的监管轨道。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咨询文件,加密货币交易所需建立类似传统多边交易设施(如LMAX Group运营平台)的上市审核机制,对代币发行方设定准入标准和持续披露义务。这一规则直指加密市场长期存在的“劣质代币泛滥”痛点,借鉴传统金融市场对上市证券的合规性要求,从源头控制风险。  

落到托管环节,拟议规则要求加密资产托管方实施客户资产与企业资产的严格隔离,遵循传统金融机构的记账标准和公司治理要求。这直接回应了FTX事件中暴露的客户资产挪用问题,通过制度设计推动托管机构建立透明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借贷业务方面,监管层要求加密借贷平台向用户提供标准化服务合同,明确利率计算方式、违约条款等核心要素,改变行业长期存在的“黑箱操作”模式。  

二、市场准入限制与消费者保护强化

针对2022年以来频发的“拉盘砸盘”(pump and dump)骗局和内幕交易,英国计划建立专门的“加密市场准入制度”。该制度要求中介机构建立利益冲突防控机制,部署交易监控系统以识别异常交易模式,并强制提交可疑交易指令报告(STORs)。这一规则借鉴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反洗钱(AML)和市场准入监管经验,试图通过技术手段与制度约定的结合,规范加密市场的操盘行为。  

消费者保护方面,监管层计划限制加密资产广告仅面向高净值个人和专业投资者,并对已注册的加密公司实施“临时豁免”,允许其在全面监管制度落地前自行发布广告。这一过渡性安排虽在平衡行业发展需求与投资者保护目标,但会计师事务所Andersen LLP指出,FCA注册通过率仅15%的现状,可能导致大量未注册企业无法合规,反而加剧投资者维权困境——正如FTX、Celsius等海外平台破产事件中,英国投资者往往需通过跨境法律程序追索资产。  

三、立法进程滞后与行业迁移风险

尽管政策方向明确,英国加密监管的立法进程却显滞后。根据财政部披露的时间表,当前咨询阶段截止到4月30日,而实质性立法最早需到2024年后才能推进。这一时间表与欧盟形成鲜明对比——欧盟《加密资产市场法案》(MiCA)已于2024年5月正式生效,建立了覆盖市场准入、稳定币监管和投资者保护的统一框架。美国方面,2025年初通过的《加密监管框架法案》则进一步明确了SEC对加密资产的监管职权。  

立法延迟导致英国在吸引加密企业方面面临竞争力流失风险。FCA严格的注册要求(如反洗钱合规)已迫使部分企业转向海外,OK Group等机构虽对英国监管框架表示欢迎,但行业普遍担忧,若制度落地晚于欧盟和美国,英国可能错失“全球加密中心”的战略机遇。Andersen LLP的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约30%的英国加密企业已将注册地迁移至迪拜或新加坡。  

四、国际监管坐标系中的英国定位

从全球视角看,英国的监管路径体现了“审慎创新”的平衡思路。与美国的“诉讼先行”模式(如SEC通过判例确立监管规则)和欧盟的“立法优先”模式不同,英国试图通过传统金融制度的平移,降低监管创新的制度成本。这种路径在确保监管稳定性的同时,也面临适应性挑战——例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无实体特征与传统金融机构监管框架的冲突,尚未在咨询文件中得到有效解答。  

在稳定币监管方面,英国计划将其纳入现有电子货币规则,这与欧盟MiCA法案中对稳定币的严格限制(如禁止非欧元稳定币用于支付)形成差异。分析指出,英国的规则设计更注重与现有金融体系的兼容性,而欧盟则试图通过“技术中立”原则构建独立监管框架。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市场分化:英国或成为稳定币发行方的注册首选地,而欧盟市场则更偏向技术创新导向。  

五、行业反应与未来挑战

行业对英国监管改革呈现分化态度。OK Group政府关系主管Tim Byun认为,从“原则”到“制度建设”的转变,有助于提升英国市场的合规吸引力,尤其是传统金融机构入场的制度障碍将被逐步清除。然而,中小加密企业对FCA的高门槛表示担忧,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仅25%的申请者认为现有合规要求具备可操作性。  

未来挑战集中在三方面:其一,立法进程能否在2025年内取得实质性突破,避免监管真空持续侵蚀市场信心;其二,FCA能否优化注册流程,在风险防控与行业活力间找到平衡点;其三,如何应对DeFi等新业态的监管空白,避免传统金融制度框架对创新的抑制效应。正如Andersen LLP合伙人Zoe Wyatt指出,英国需要在“保护消费者”与“培育创新生态”之间建立动态调节机制,否则可能重蹈“监管过度导致行业外流”的覆辙。  

image.png

结论

英国的加密监管改革是传统金融制度向数字资产领域的延伸尝试,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制度平移降低监管不确定性。然而,立法滞后、注册门槛过高和新业态适配不足等问题,使其面临“制度供给”与“市场需求”的错配风险。在欧盟、美国加速布局的背景下,英国能否在2025-2026年窗口期内完成制度建设,不仅关乎其“全球加密中心”目标的实现,更将影响全球加密监管的模式选择——是走向“传统金融化”还是“技术驱动型”监管,英国的实践或提供关键参考。

标签: #英国加密监管框架 #传统金融适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