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加密货币行业正处于监管不确定性与技术创新交织的关键转折点。在Consensus HK 2025会议上,来自Bitget、OKX、Backpack等机构的嘉宾围绕“Beyond Trading: How Crypto is Shaping the Market”展开讨论,深入分析了行业周期中的建设机遇、机构与零工市场的行为转变,以及中心化交易所面临的监管挑战。结合2025年最新监管动态,行业正通过合规化、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试图在监管迷雾中开辟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加密货币的周期、建设与市场情况
1. 周期定位:“冷静时间”中的价值建设窗口
当前行业普遍将价格波动放缓的阶段视为“冷静时间”,但这一时期恰恰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战略机遇。OKX总裁Hong Fang指出,作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者,应跳出价格波动框架,专注产品迭代与生态构建。Bitget CEO Gracy Chen也强调,“冷静时间”是凝聚零工用户、机构客户及社会需求的最佳时机,这一策略正是其在过去熊市中生存的关键。
2. meme币现象:流动性虹吸与行业反思
2025年初的meme币热潮(含名meme币)引发市场投机狂欢,但也暴露了拉盘砸盘、诈骗等问题。Gracy Chen认为,meme币本质是行业流动性的短期“抽血”,但其周期性特征表明市场兴趣点存在。行业需期待更实质的创新载体,如美国等国家可能推出的比特币战略储备,以及宏观财政货币政策对加密货币的支持。
3. 长期视角: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
Backpack创始人Armani Ferrante提出,应跳出单一周期,从行业历史进程审视发展。他指出,特朗普政府对加密行业的友好态度显著降低了美国市场的“污名化”,吸引更多工程师投身加密领域,这一人力资本的流向成为行业长期发展的核心指标。技术层面,Solana生态的持续扩张及信任最小化计算技术的实际应用,标志着行业正从投机向实用主义转型。
二、机构与零工的新趋势
1. 机构端:合规要求主导的渐进式入场
机构对加密货币的长期配置共识已形成,但监管不确定性、FTX崩溃后的信任风险及创新不足仍是主要阻碍。Bitget观察到,传统金融投资者更倾向通过比特币ETF、MicroStrategy股票等“间接持有”方式参与,导致2024年比特币市值占比从40%-50%升至60%以上。OKX则通过在澳大利亚、德国推出受监管平台,满足机构对合规渠道的需求。
2. 零工端:DEX崛起与新兴市场爆发
去中心化交易所在零工市场的份额显著提升,OKX与Bitget的Web3资产管理规模(AUM)已超过CeFi业务。新兴市场成为增长主力,Bitget钱包用户数突破4500万,东南亚、拉美、非洲等地区的流量激增,TON生态及meme币周期成为重要驱动因素。Gracy Chen指出,零工用户对DEX的偏好反映了对去中心化金融工具的需求上升。
3. CeFi与DEX的二元对立:合规性与审查抗性
Armani Ferrante强调,行业的核心对立并非技术架构(CeFi vs DEX),而是“合规性 vs 审查抗性”。中心化交易所需通过获取多国牌照(如美国50州货币转账许可证MTL)融入监管体系,而DEX依托全球分布式架构实现抗审查性(如Uniswap、Jupiter)。这种分化预示着行业将形成“受监管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并行的双轨格局。
三、中心化交易所的监管与政策策略
1. 美国监管:联邦与州的复杂博弈
特朗普政府的上台为行业带来政策利好,副总统JD沃斯在“Bitcoin 2025”大会上宣布将美元挂钩稳定币作为国家战略,试图将加密货币纳入美国金融风险应对框架。然而,监管清晰度仍存隐患:SEC与CFTC对以太坊等代币的分类争议未解,ETF审批进程缓慢。州级层面,纽约州等地区的严格许可要求(如禁止无牌照交易所运营)导致初创企业准入门槛极高,Armani Ferrante所在的Backpack甚至因纽约监管限制被迫放弃本地招聘。
2. 全球监管格局:本地化与无国界的冲突
加密货币的全球性与监管本地化矛盾凸显。OKX指出,美国监管主要通过银行渠道(全球资本流动)和机构资本准入影响全球市场,而亚太、中东等地区市场则呈现独立发展趋势。头部交易所采取“分区合规”策略,如OKX在澳大利亚、德国推出受监管平台,Bitget则暂避美国市场,通过第三方合作探索间接准入。
3. 行业成熟的关键:从工程到法律的跨越
Armani Ferrante强调,行业需解决法律合规与社会信任问题,才能承接传统金融的万亿美元价值。Coinbase 2025年展望报告指出,美国批准比特币、以太坊现货ETF标志着监管转向“顺风”,而美联储对银行开展加密业务的“声誉风险”条款,进一步为机构资本入场扫清障碍。但中小初创企业仍面临合规成本高企的挑战,行业也需建立分层监管框架,降低初创企业的准入门槛。
结论
2025年的加密货币行业正处于“监管迷雾”与“创新曙光”并存的特殊阶段:短期投机与长期建设交织,机构谨慎入场与零工市场爆发并行,美国政策收紧与全球监管分化共生。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在合规框架内深耕技术创新(如DEX工具、Web3生态)、把握新兴市场红利、推动监管对话,将是穿越周期、重构市场的关键。正如嘉宾共识所言,加密货币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短期价格波动,而在于构建一个更开放、透明、可编程的金融体系——这一过程虽充满挑战,但已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