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DeFi

为什么高APY仍会亏钱?无常损失在DeFi中的作用?

爱上DeFi 0

高APY仍会亏钱,核心原因在于APY本身可能存在“虚高泡沫”,且会被无常损失、隐性风险等因素抵消;而无常损失作为DeFi流动性挖矿的核心风险,本质是资产价格波动导致流动性提供者(LP)持有的组合价值低于直接持有资产的差额。

image.png

高APY为何会“反噬”收益?三大核心矛盾

APY(年化收益率)在DeFi中常被包装为“高回报”的代名词,但实际收益需穿透表面数字,拆解背后的价值逻辑。2025年加密市场数据显示,超过60%的高APY项目(100%以上)最终给LP带来负收益,核心矛盾集中在三方面:

1. APY虚高:代币激励的“空中楼阁”

DeFi项目的高APY往往依赖“代币奖励”人为推高,而非真实的手续费收入。这些奖励代币多为项目方发行的新代币,缺乏实际应用场景和流动性支撑,价格极易崩盘。例如2025年初某流动性池宣称APY达200%,但奖励代币上市后因无需求支撑,单月跌幅超80%——即便用户获得200%的代币数量,按市值计算实际收益仍亏损60%。这种“高APY”本质是“用代币通胀换短期流量”,最终沦为项目方抛售代币套现的工具。

2. 无常损失:波动市场的“收益吞噬机”

即便APY来自真实手续费,也可能被无常损失(IL)完全抵消。当LP在AMM池存入两种资产(如ETH和DAI),资产价格偏离初始比例时,算法会自动调整仓位以维持池内平衡,导致LP持有的高价资产份额减少、低价资产份额增加,形成“账面损失”。以ETH/DAI池为例:若存入时1 ETH=1000 DAI(即1 ETH+1000 DAI),当ETH涨至2000 DAI,池内资产会被自动调整为0.707 ETH+1414 DAI,此时LP持有的组合价值约为2828 DAI,而直接持有1 ETH+1000 DAI的价值为3000 DAI,无常损失达5.7%。2025年加密市场波动率回升,ETH/DOGE等高波动池单周IL甚至可达10%-15%,远超多数池的手续费收入(通常年化5%-8%)。

3. 隐性风险:清算与协议漏洞的“暗箭”

高APY项目往往伴随更高的隐性成本。例如杠杆挖矿场景中,用户需抵押资产借入资金再投入流动性池,若抵押品价格波动触发清算线,不仅收益归零,还可能损失本金。2025年Q2某跨链桥协议因代码漏洞被攻击,导致1.2亿美元LP资产被盗,而该协议此前宣传的APY仅15%——一次风险事件即可吞噬数年的潜在收益。

无常损失:DeFi流动性的“阿喀琉斯之踵”

无常损失并非“永久损失”,其核心特征是“价格波动越大,损失越显著”,且与资产相关性成反比(如稳定币对波动小,IL几乎为0;高波动山寨币对IL可达20%+)。2025年DeFi Pulse数据显示,主流稳定币池(如USDC/DAI)平均IL仅年化5%-8%,而高波动池(如ETH/DOGE)IL达20%以上,直接决定LP的“盈亏生死线”。

1. 数学本质:波动如何“稀释”资产价值?

假设LP存入两种资产X和Y,初始价格比为1:1(如1 ETH=1000 DAI),当ETH价格涨至2000 DAI(涨幅100%),AMM算法会按“恒定乘积公式”(x*y=k)调整仓位:LP持有的ETH数量减少,DAI数量增加,但组合总价值低于直接持有ETH+DAI的价值。此时IL计算公式为:

[ IL = 2\sqrt{\frac{P}{(1+P)}} - 1 ]

(P为价格波动倍数,此处P=2,IL≈5.7%)。若价格波动达3倍(如ETH涨至3000 DAI),IL将升至13.4%——意味着LP需通过手续费和奖励获得超13.4%的收益才能回本。

2. 市场影响:流动性与波动的“恶性循环”

无常损失会导致“逆向选择”:当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时,LP为避免损失会撤出流动性,导致池内资产深度下降,进一步放大滑点(交易价格偏离市场价格的差额)。2025年5月ETH价格单日波动15%期间,某主流交易所ETH/USDC池流动性骤降40%,滑点从0.1%升至2%,形成“IL→流动性撤出→滑点上升→更多IL”的恶性循环。

2025年破局:抗IL工具与监管“双管齐下”

面对高APY陷阱和无常损失风险,2025年DeFi生态已出现针对性解决方案,同时监管介入也在挤压“虚假高收益”空间:

1. 技术端:从“被动承受”到“主动对冲”

  • 算法优化:Curve V2引入内部预言机动态调整资产比例,当价格波动超过阈值时自动降低高波动资产权重,使IL较传统AMM降低30%-50%;
  • 衍生品对冲:Synthetix推出IL保险产品,LP支付年化2%-5%的费用即可锁定资产初始价值,确保即便价格波动也能获得“无损失”收益;
  • 单资产流动性池:部分协议允许LP仅存入一种资产(如ETH),由协议自动匹配稳定币,避免价格波动导致的比例失衡。

2. 监管端:刺破“高APY”的虚假宣传

2025年8月美国SEC发布《DeFi收益透明度指南》,要求项目方必须披露APY的计算逻辑(如手续费与代币奖励的占比)、代币通胀率(避免“无限印钞”推高APY),并标注“无常损失风险提示”。此举直接导致超30%的高APY项目因无法合规而下架,市场开始向“低波动、真实收益”的稳定币池集中。

LP生存策略:从“追逐数字”到“价值锚定”

对普通用户而言,避免高APY陷阱的核心是建立“价值优先”的投资逻辑,2025年市场验证有效的策略包括:

  • 优先选择“手续费驱动”的APY:如Uniswap的主流交易对(ETH/USDC),APY虽仅5%-10%,但手续费收入稳定,且奖励代币为UNI(有实际治理价值),抗跌性更强;
  • 用工具测算IL风险:通过DailyDeFi等IL计算器,输入资产对和预期波动,提前预估潜在损失(如ETH价格若波动50%,IL约3%,需APY超3%才能覆盖);
  • 配置低波动池:稳定币对(如USDC/DAI)因价格波动极小(通常<1%),IL可忽略不计,适合风险厌恶型用户。

结语:DeFi的“去泡沫化”与价值回归

高APY与无常损失的矛盾,本质是DeFi从“野蛮生长”向“成熟化”过渡的阵痛。2025年的数据表明,市场正自发淘汰“纯代币激励”的高风险模式,转向以“真实需求、低波动、透明收益”为核心的生态——对用户而言,“活下去”比“短期暴利”更重要,而理解无常损失、穿透APY表象,正是穿越周期的关键。

标签: #APY #无常损失 #DeFi #流动性挖矿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