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DeFi

Coinbase的政治博弈:如何推动美国加密监管从模糊走向清晰?

爱上DeFi 0

引言

在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历程中,Coinbase一直以“通过加密货币增进经济自由”为使命,深度参与政策制定。通过支持亲加密货币候选人、推动立法进程等策略,这家交易所逐渐成为构建美国加密监管框架的重要力量。时间来到2025年,这套持续多年的政治参与策略终于显现出阶段性成果:FIT21法案成功落地、亲加密政治力量显著壮大,更重要的是,加密监管的明确性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这不仅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更折射出加密货币与传统政治体系之间复杂的互动逻辑。本文将结合历史实践与最新进展,剖析Coinbase策略的有效性、行业影响及未来挑战。

image.png

一、美国加密行业的政治生态:支持者与反对力量的角力

1. 草根基础的扩张与政治影响力

2024年,美国加密货币持有者已从520万持续增长,覆盖年轻群体、少数族裔及跨党派选民。作为核心草根平台,StandWithCrypto.org在2024年选举季支持者突破120万,其中佛罗里达州、亚利桑那州等摇摆州的支持规模,已远超2020年总统选举的总票差。超过30万支持者通过平台直接联系国会议员,成功影响了SAB121等关键法案的投票走向,展现出加密选民组织化力量的崛起。

2. 传统政治势力的对抗与转向

尽管行业支持者声势浩大,但部分社会领袖仍试图限制加密货币发展,其政策主张与选民需求的脱节日益明显。有意思的是,随着加密货币用户基数扩大,反对声音正逐渐减弱——2024年中期选举数据显示,反加密候选人在关键选区的支持率平均下降15%,这意味着政治人物对加密议题的态度已成为选民投票的重要考量因素。

二、核心策略成效:从选举助攻到立法突破

1. 监管明确性的路径选择与实践

Coinbase的核心策略——通过支持亲加密候选人推动立法——在2024年取得里程碑进展。FIT21法案于2024年11月经总统签署成为法律,首次以联邦立法形式明确加密监管框架:将加密货币分为商品(CFTC监管)、证券(SEC监管)及实用型代币,要求交易所注册为全国性交易所并落实投资者保护措施。这一法案的通过,终结了长期以来“默认不监管”的政策真空,标志着加密货币从边缘领域走向主流监管体系。

image.png

2. 两党合作的逻辑与实践

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加密议题的跨党派属性。数据显示,民主党(24%)、共和党(20%)及独立人士(23%)的加密货币持有率持续接近,迫使两党不得不重视加密选民诉求。Coinbase通过Fairshake SuperPAC在2024年选举周期投入1.31亿美元,支持53名亲加密候选人当选国会议员,其中众议院亲加密议员占比从45%提升至58%,为FIT21法案的快速推进奠定了政治基础。

三、关键资源的效能释放

1. 草根运动的规模化效应

StandWithCrypto.org的运营模式成为行业政治参与的范本。平台通过候选人打分卡、一键联系议员工具及捐款支持功能,将分散的加密持有者转化为可量化的政治力量。2024年选举期间,平台用户发起超50万次议员联系,在17个关键选区直接扭转候选人立场,其影响力被主流政治分析机构列为“不可忽视的新兴捐款集团”。

2. 政治资金的战略性投放

Fairshake SuperPAC的运作展现了加密行业的资金动员能力。除Coinbase捐赠的2500万美元USDC外,行业联合募资使该PAC在2024年周期总筹款达1.6亿美元,成为美国政治中最大的单一议题PAC之一。资金主要投向三类选区:亲加密候选人的防御选区(占比40%)、摇摆选区的竞争席位(35%)及反加密议员的挑战选区(25%),这种精准投放策略使资金使用效率提升30%以上。

四、政治博弈的连锁反应与长期影响

1. 国会与行政体系的双重突破

2024年选举后,众议院亲加密议员从38席增至47席,为FIT21法案的通过扫除障碍。同时,总统任命的SEC主席及财长均持“监管促创新”立场,推动SEC调整加密执法策略,如暂停对合规交易所的执法行动,并启动“沙盒监管”试点计划。行政体系的转向,标志着加密货币从“被打击对象”变为“需规范的创新领域”。

2. 全球监管博弈的美国范式

美国的立法进展对全球加密监管产生示范效应。欧盟、英国等经济体加速推进类似框架,而Coinbase的策略也被日本Coincheck、韩国Upbit等交易所效仿——支持本土亲加密政治团体。这种“选举-立法”的互动模式,可能重塑全球加密监管的权力格局。

五、挑战与前瞻:监管落地与行业可持续性

1. 监管执行的复杂性

尽管FIT21法案确立了框架,但实施细则仍需制定,如实用型代币的认定标准、跨州交易的监管协调等。SEC与CFTC的管辖权争议可能延缓政策落地,而加密货币的技术迭代(如DeFi、NFT)也对现有框架提出挑战。如何在创新激励与风险防控间取得平衡,将考验监管者的智慧。

2. 政治支持的持续性

加密选民的热情面临考验:若监管红利未能及时转化为用户权益(如更低交易成本、更安全的投资环境),可能导致政治参与热度消退。此外,两党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可能随经济周期波动——经济下行期,加密的投机属性可能再次成为政治攻击点。

3. 行业自律的必要性

Coinbase的策略成功依赖于行业整体形象的维护。2024年FTX破产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表明,个别企业的失范可能葬送全行业的政治努力。建立更严格的行业标准、强化消费者保护,将是维持政治支持的必要条件。

image.png

结论

Coinbase通过政治参与推动监管明确性的策略,本质上是加密行业从技术创新向制度创新的跨越。2025年,这一策略已实现从“边缘游说”到“主流立法”的突破,为行业争取到宝贵的发展空间。然而,监管框架的完善仅是起点,如何在动态的政治经济环境中维持政策连续性,同时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监管挑战,将决定加密货币能否真正实现“经济自由”的使命。对行业参与者而言,持续的政治参与、技术创新与自律治理,缺一不可。未来十年,美国加密监管的走向,不仅关乎本土行业命运,更将为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标签: #加密监管博弈 #政治参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