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dle通过将未来收益权与本金分离并代币化,实现了用户对未来收益的交易,其2025年新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收益拆分机制、Boros固定利率创新及全球化布局,构建从DeFi到TradFi的一体化收益交互网关。具体运作逻辑可从收益分离的底层设计、Boros产品的突破性应用,以及跨市场扩展三个维度展开。
一、收益分离:未来收益交易的底层逻辑
Pendle让用户交易未来收益的核心在于本金与收益权的代币化拆分。用户存入资产后,系统会生成两种代币:本金代币(PT,Principal Token) 和收益代币(YT,Yield Token)。PT代表资产到期时可赎回的本金价值,YT则对应资产在锁定期内产生的全部未来收益权。这种拆分机制使得原本绑定的“本金+收益”被解耦,用户可根据需求单独交易其中一种权利,从而实现对未来收益的定价与交易。
例如,用户存入100枚ETH,会获得100枚pETH(PT)和1枚yETH(YT)。其中pETH可理解为“锁定到期日的本金凭证”,在锁定期结束后可1:1赎回原始ETH;而yETH则浓缩了这100枚ETH在锁定期内的所有收益(如借贷利息、流动性挖矿奖励等)。用户若希望规避收益波动风险,可直接出售yETH换取固定收益;若看好市场收益潜力,则可买入yETH博取浮动收益——这就是“交易未来收益”的本质:通过YT的市场化交易提前兑现或对冲未来收益。
这种机制的关键在于固定利率定价。PT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会反映市场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当市场看涨收益时,YT需求上升,价格上涨,PT则因“提前锁定本金”的确定性而折价交易(即固定利率降低);反之,若市场看跌收益,则YT价格下跌,PT溢价交易(固定利率升高)。截至2025年Q2,Pendle已凭借该模式主导稳定币收益交易市场,占据链上固定收益交易量的70%以上,成为DeFi中固定收益定价的核心枢纽。
二、Boros创新:永续合约市场的固定收益对冲工具
2025年Pendle新模式的最大突破在于Boros产品,其首次将固定利率交易引入日均交易量超1500亿美元的永续合约资金费率市场,填补了加密利率互换领域的空白。永续合约的资金费率(因多空不平衡产生的定期支付)是高频波动的典型代表,传统DeFi协议仅能提供浮动收益,而Boros通过以下机制为用户提供可预测的资金费率收益:
- 对冲高频波动风险:永续合约交易者可通过Boros将浮动资金费率转换为固定收益。例如,某交易者持有BTC永续多单,若预期未来资金费率可能因空头主导而转为负(需支付费用),可在Boros买入对应“固定资金费率合约”,提前锁定正收益,对冲潜在亏损。
- 机构级收益稳定性:相比传统DeFi的浮动收益模式,Boros提供的可预测资金费率收益对机构资金极具吸引力。据《Pendle 2025:Zenith》路线图披露,Boros目标覆盖日均1500亿美元的衍生品市场,通过“固定利率+高频对冲”组合吸引量化基金、做市商等专业玩家入场。
这一创新的底层逻辑是将永续合约的“资金费率流”视为一种特殊的“未来收益”,通过PT-YT拆分机制将其标准化、代币化。例如,1份Boros合约对应1万美元名义价值的永续合约资金费率收益权,用户可买入YT博取资金费率波动收益,或买入PT锁定固定费率,实现风险与收益的精准切割。
三、从DeFi到TradFi:全球化布局与生态整合
Pendle新模式的野心不止于DeFi内部,更在于通过多链扩展与Citadels计划连接链下资本。2024年,Pendle已实现51亿美元TVL、交易量增长100倍的规模,占据EVM链上借贷市场3.3%的抵押量;2025年则进一步突破EVM限制,部署至Solana、Hyperliquid、TON等非EVM链,目标覆盖超50%的DeFi固定收益市场。
其中,Citadels计划是连接TradFi的关键:
- 适配多元金融体系:针对伊斯兰金融“禁止利息”的规则,Pendle设计了“收益分成型YT”,将固定利率转化为“本金增值权”,符合Shariah合规要求,已进入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 机构级基础设施:与Morpho、AAVE等头部协议深度整合,例如AAVE 20%的存款来自Pendle的收益优化策略——机构用户可通过Pendle将链下资金转化为PT,享受DeFi收益的同时保持本金安全,无需直接接触复杂的链上操作。
这种“DeFi技术+TradFi合规”的双轨模式,使Pendle从单纯的收益协议升级为“一体化收益交互网关”。例如,东南亚某家族办公室可通过Citadels计划存入美元稳定币,获得PT(锁定固定利率)和YT(由Pendle自动配置至Solana生态的流动性挖矿),实现跨链、跨市场的收益组合管理。
四、挑战与愿景:从利率枢纽到资本桥梁
尽管模式创新显著,Pendle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 监管不确定性:美国SEC对“收益代币是否属于证券”的界定尚不明确,若YT被归类为证券,可能限制其交易范围;
- 跨链流动性碎片化:非EVM链部署虽扩大覆盖,但不同链上的PT/YT难以互通,可能削弱定价效率;
- 市场教育成本:Boros的资金费率对冲逻辑对普通用户较复杂,初期或依赖机构做市商提供流动性。
但长期来看,Pendle的愿景直指“链上利率交易平台”:通过PT-YT拆分机制成为加密市场的“收益定价基准”,通过Boros连接衍生品市场,通过Citadels计划打通TradFi资金入口。若2025年路线图落地,其可能成为首个实现“DeFi收益-永续合约-传统金融”闭环交互的协议,重新定义加密世界的收益分配规则。
截至2025年8月,Solana测试网部署已完成,主网上线后预计新增3亿美元TVL——这不仅是Pendle的扩张,更是DeFi从“小众实验”走向“主流资本工具”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