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DeFi

DeFi固定利率解决方案:风险管理与市场演进

爱上DeFi 0

加密资产的高波动性长期困扰着市场参与者,尤其对寻求稳定收益结构的机构投资者而言,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成为主要障碍。传统金融体系中广泛使用的固定利率产品,在DeFi领域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其必要性正日益凸显。首先,加密市场的剧烈价格波动加剧了借贷双方的利率风险敞口,使贷款人难以在不承担额外浮动利率风险的前提下提供固定回报。其次,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资本进入加密生态,传统金融机构亟需具备与资产负债久期匹配的固定利率工具,以实现更高效的资金配置和风险对冲。

为应对这一需求,当前DeFi已涌现出四大类固定利率解决方案:收益率拆分、利率掉期、结构性金融与分级协议以及固定利率借贷协议。这些机制通过不同方式重构收益结构,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利率风险管理路径,并推动固定利率市场向成熟化演进。
image.png

收益率拆分机制解析

1. 本金代币与收益代币的分离逻辑

收益率拆分协议的核心在于将具有浮动收益的资产(如 rETH 或 stETH)拆分为两种独立的代币:本金代币(Principal Token, PT)和收益代币(Yield Token, YT)。这种结构通过设定明确的到期日,使得投资者能够分别持有固定收益或浮动收益的风险敞口。  

在该机制下,本金代币代表基础资产的名义价值,并可在到期时以 1:1 的比例赎回标的资产;而收益代币则捕获基础资产在到期日前产生的所有收益流。由于本金代币不包含未来收益,其市场价格通常低于标的资产价格,形成折价交易。两者之和理论上应等于基础资产的当前价值,否则将触发套利机会:当总和高于基础资产价格时,用户可铸造并出售代币获利;反之则可买入并赎回获取基础资产。  

这一设计允许风险偏好不同的参与者按需配置资产:保守型投资者可通过持有本金代币锁定固定回报,而投机者则利用收益代币参与利率波动带来的潜在超额收益。

2. Element/Sense/Swivel/Pendle 协议的运作差异

尽管上述协议均基于收益率拆分模型,但在实现细节上存在显著差异。Element Finance 采用”时间加权收益”机制,通过 AMM 模型为本金和收益代币提供流动性,并支持多资产池聚合。Sense Finance 则引入”固定收益期权”概念,允许用户以溢价购买本金代币,提前锁定收益率。Swivel Exchange 采用订单簿撮合模式,强调点对点的固定利率交易,提升定价效率。Pendle Finance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通过代币化收益流并引入激励机制,增强流动性供给者的资本效率。  

这些差异化策略反映了不同协议对市场流动性和用户需求的适应性调整,同时也影响了各自的适用场景和风险特征。

3. 折价套利机制与到期日定价模型

本金代币的折价交易是收益率拆分市场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随着到期日临近,本金代币价格逐步趋近于标的资产面值,形成收敛效应。这一特性为套利者提供了确定性的交易机会:当本金代币折价幅度超过预期剩余收益时,投资者可买入本金代币并持有至到期,获得无风险收益。同时,收益代币的价格波动则取决于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势的预期,形成动态定价模型。  

定价模型通常基于贴现现金流(DCF)方法,考虑剩余期限、历史收益率波动及市场情绪等因素。例如,若 ETH 质押收益率上升,收益代币价格将随之上涨,而本金代币折价幅度可能扩大,反映市场对短期利率变动的敏感性。

4. 杠杆化浮动利率投机案例

收益率拆分结构还支持杠杆化浮动利率投机策略。具体而言,用户可将基础资产(如 ETH)质押生成收益代币(如 stETH),随后将其拆分为本金代币和收益代币。接着,用户可出售本金代币换取资金,再次购入基础资产并重复质押,从而放大浮动收益敞口。此过程可多次循环,构建高杠杆化的浮动利率头寸,适用于看涨利率的市场环境。  

然而,该策略也面临再平衡风险:若利率下行,收益代币价值缩水可能导致亏损。因此,此类操作更适合具备较强市场判断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专业投资者。

image.png

利率掉期协议的DeFi创新

1. Voltz协议的保证金交易机制

Voltz协议作为首个在DeFi中实现利率掉期功能的协议,引入了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的互换机制。其核心设计是通过保证金交易来提升资本效率,使用户能够在无需全额抵押的情况下参与对冲或投机操作。协议采用Variable Takers和Fixed Takers的结构,前者支付浮动利率并承担利率上行风险,后者则锁定固定利率以规避波动性。Voltz通过动态计算初始和清算保证金要求,基于利率预期波动范围优化资金利用率,从而降低用户的资金门槛。此外,协议依赖预言机提供实时利率数据,并由虚拟AMM完成价格发现,确保交易双方的现金流分配公平透明。

2. 固定利率做市商的资金费率风险

流动性提供者(LPs)在Voltz协议中扮演关键角色,但其面临的风险模型不同于传统AMM。由于利率掉期仅涉及单一资产交易,LPs免受无常损失影响,但需承担”资金费率风险”。该风险源于掉期买卖双方活动失衡以及利率波动超出流动性刻度范围,导致LP持有的头寸变为价外状态。这种结构性风险替代了现货市场的无常损失,成为衡量流动性提供收益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协议通过交易手续费收入为LP提供补偿机制,使其在承担资金费率风险的同时仍具备盈利潜力。

3. AMM集中流动性与无常损失替代模型

Voltz借鉴Uniswap V3的集中流动性模型,允许LP将资金集中在特定利率区间内,提高资本效率。这一机制显著提升了单位流动性深度,但也加剧了利率偏离带来的潜在损失。与传统AMM中的无常损失不同,Voltz的LP风险主要来自利率变动导致的资金费率错配,而非资产价格差异。因此,流动性提供策略需综合考虑利率波动区间、资金费率变化趋势及手续费收益,形成动态调整机制。该模型为DeFi衍生品市场提供了新的流动性管理范式,推动利率产品资本效率的进一步优化。

4. 对冲利率波动的实际应用场景

利率掉期协议的核心价值在于为用户提供对冲利率波动的有效工具。例如,商业银行可通过锁定固定利率规避ETH质押收益率下行风险,而看涨利率的投资者则可利用浮动端进行杠杆化操作。Voltz协议的实际应用案例表明,其不仅适用于机构级风险管理需求,也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灵活的利率投机路径。通过将质押收益流转换为固定利率合约,用户可在不牺牲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实现风险敞口再平衡。随着DeFi与TradFi的融合加深,此类协议有望成为连接链上金融与传统利率市场的关键基础设施。

结构性金融与分级协议

结构性金融在传统金融市场中已有广泛应用,其核心在于通过风险分层设计实现不同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匹配。在 DeFi 领域,分级协议(Tranche Protocol)借鉴了这一机制,将流动性池划分为高级(Senior)和次级(Junior)两个层级,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用户需求。

1. 高级/次级池的风险分层设计

高级池通常提供固定或较低波动的收益率,优先获得底层资产产生的收益,并由次级池作为信用担保。当底层资产收益不足时,次级池承担首损风险,从而为高级池提供保护。这种结构吸引了寻求稳定回报、厌恶利率波动的机构投资者。而次级池则具备杠杆放大效应,在基础资产表现良好时可获取超额收益,但同时也面临更高的下行风险,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机者。

2. BarnBridge 的移动平均收益率公式解析

BarnBridge 采用动态调整机制设定高级池收益率,其公式为:
高级池收益率 = 移动平均收益率 × 次级可贷流动性 / 资金池总流动性

该公式通过三天移动平均收益率平滑短期波动,结合次级池可用流动性比例控制整体风险敞口,确保高级池收益具备一定稳定性,同时避免系统性违约风险。

3. Tranche Finance 的治理利率调节机制

Tranche Finance 采取链上治理方式决定高级池的固定利率水平。治理代币持有者可根据市场预期和风险偏好投票调整利率参数。这种机制赋予协议灵活性,但也带来不确定性——利率可能随治理决策频繁变动,影响高级池参与者的长期收益预期。

4. 次级池信用增级的双刃剑效应

次级池为高级池提供信用增级,使其在多数情况下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然而,一旦底层资产收益率大幅下降或出现大规模亏损,次级池将面临本金损失。此外,过度依赖次级池的信用支撑可能导致系统脆弱性上升,尤其在极端市场环境下,可能引发连锁清算风险。因此,合理的资本结构设计与风险定价机制是保障分级协议稳健运行的关键。

固定利率借贷协议特性

零息债券模式与流动性锁定机制

固定利率借贷协议的核心设计之一是零息债券(Zero-Coupon Bond)模式。在该模式下,借款人以折扣价发行债务凭证,并在到期日按面值偿还本金和固定利息。这种结构类似于传统金融中的贴现债券,使贷款人能够在无中间现金流的情况下锁定长期收益。Notional Finance、Yield Protocol 和 HiFi 等协议均采用此类机制。  

然而,这一模式也带来了显著的流动性锁定问题。贷款人在资金到期前无法提取资金,导致资本效率受限。尤其在市场波动加剧或利率预期变化时,流动性缺失可能引发再投资风险或错失其他高收益机会。因此,用户需权衡固定收益的稳定性与资金灵活性之间的取舍。

Notional/Yield/HiFi 协议清算规则对比

三大协议在清算机制上存在差异:

- Notional Finance 采用抵押品清算模型,若借款人抵押率跌破阈值,系统将自动清算其抵押资产以覆盖债务。其优势在于清算过程透明且自动化,但对借款人而言,清算价格波动敏感度较高。

- Yield Protocol 引入时间价值因子,允许根据剩余期限动态调整清算阈值。这种方式降低了短期波动对借款人的影响,提升了抗风险能力。

- HiFi 则采用固定清算比率,确保清算逻辑简单明了,但缺乏对市场条件的适应性,可能导致极端行情下的过度清算。

提前还款罚金对借款人的约束

为防止借款人利用利率变动提前还款套利,多数协议设置了提前还款罚金机制。例如,Notional 对提前还款收取基于剩余期限和利率差额的费用,从而抑制短期投机行为。这种设计有助于维持协议的资金稳定性,但也增加了借款成本,限制了借款人的灵活性。对于资金用途明确、无需提前退出的借款人而言,该机制可接受;但对于需要灵活管理负债的用户,则构成一定约束。

期限结构倒挂反映的市场预期

近期数据显示,Notional 的短期固定利率低于长期利率,形成收益率曲线倒挂现象。这一趋势通常被视为市场对未来经济前景悲观的信号,在加密领域则反映出投资者对 ETH 质押收益率下行的预期。此外,流动性偏好理论在此背景下发挥作用——由于长期资金锁定风险更高,市场要求更高的溢价作为补偿。这种期限结构揭示了当前 DeFi 市场参与者对宏观经济和链上生态发展的谨慎态度。

固定利率市场的未来演进

1. 传统金融机构接入的合规路径

随着DeFi固定利率产品逐步成熟,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对合规接入的需求日益增强。然而,当前大多数协议仍缺乏符合监管要求的合规框架,例如KYC/AML流程、机构级风险管理工具以及与现有金融基础设施的兼容性。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包括引入受监管的托管解决方案、开发可审计的智能合约接口,以及与合规稳定币或证券型代币(STO)结合,以满足机构投资者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披露需求。

2. 利率衍生品市场的资本效率革命

利率掉期等衍生品在DeFi中的引入,标志着资本效率的重大提升。Voltz Protocol等平台通过保证金机制和集中流动性模型,使用户能够以较低的资本成本参与利率风险管理。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资金利用率,还降低了清算风险,并为做市商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回报结构。未来,随着更多复杂衍生品(如利率上限、下限和互换期权)的出现,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将更趋近于TradFi市场水平,同时保持去中心化和透明度优势。

3. 熊市周期中流动性锁定的矛盾性

在熊市环境下,固定利率产品的流动性锁定机制成为双刃剑。一方面,它确保了收益的稳定性并防止短期市场波动干扰长期策略;另一方面,它限制了用户在市场下行期间调整头寸的能力,增加了机会成本。尤其对于ETH质押资产而言,若无法提前退出,用户可能错失其他低风险投资机会。因此,如何在保证固定收益的同时优化流动性释放机制,将成为协议设计的重要考量。

4. 信标链提款功能对收益率曲线的影响

信标链提款功能的启用将显著改变ETH质押生态,进而影响固定利率市场的收益率曲线。此前由于无法提取质押资产,市场倾向于给予较高固定利率以补偿流动性溢价。一旦提款功能上线,质押资产的流动性风险下降,固定利率预期将趋于接近无风险利率基准。此外,验证者数量的动态变化也将影响整体质押收益率,从而推动固定利率产品定价模型的进一步演化,促使市场更精准地反映对未来利率走势的预期。


标签: #风险管理 #DeFi #固定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