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dle作为DeFi领域收益代币化的代表协议,通过将生息资产拆分为PT(Principal Token,本金代币) 和YT(Yield Token,收益代币),实现了本金与收益权的分离交易,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风险收益配置工具。简单来说,PT代表原始本金的固定权益,到期可1:1兑换底层资产;YT则捕获资产产生的所有收益流(如利息、挖矿奖励等),二者独立交易且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用户可通过持有、交易或组合这两种代币,构建从稳健保本到高风险投机的多样化获利策略。
一、核心定义:本金与收益的“分离术”
1. PT(本金代币):确定性的本金保障
PT本质是一种“零息债券”,代表用户存入资产的原始本金权益。例如,用户存入100 USDe生成的PT,在到期日可无条件兑换100 USDe,不受市场波动影响。其价格通常低于面值(如到期前可能以95 USDe交易),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持有PT至到期,用户可获得“面值-购买价”的固定收益,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锁定确定性回报。
2. YT(收益代币):收益流的“交易凭证”
YT则是收益权的浓缩载体,持有YT即可获得底层资产在存续期内产生的所有收益(如stETH的质押奖励、USDe在Aave的借贷利息等)。与PT的“确定性”不同,YT价格完全由市场对未来收益的预期驱动:若底层资产收益上升,YT价格上涨;若收益不及预期,YT则可能贬值。这种特性使YT成为投机者押注收益波动的工具,也让长期持有者可随时出售未来收益以提前套现。
二、工作机制:从“生息资产”到“双代币拆分”
Pendle的核心创新在于收益代币化技术(SY,Standardized Yield):
- 资产打包:用户存入生息资产(如wstETH、USDe),协议将其打包为标准化的SY(如SY-wstETH),统一整合底层收益来源;
- 双代币拆分:SY按“本金+收益”拆分为PT和YT,例如1个SY-wstETH拆分为1 PT-wstETH(对应1 wstETH本金)和1 YT-wstETH(对应存续期内的所有质押收益);
- 市场化定价:PT与YT在Pendle AMM中自由交易,价格由供需动态决定。例如,当市场预期ETH质押收益上升时,YT买盘增加推高价格,PT则因“锁定本金”属性可能被抛售导致价格下跌,形成二者的反向波动关系。
三、获利策略:从稳健到激进的全光谱配置
(一)基础策略:低门槛的收益获取
- 持有到期:保本+收益双丰收 用户可直接存入资产生成SY并持有PT+YT至到期,此时PT兑换本金,YT捕获全部收益,相当于“传统理财”的持有到期模式。这种方式无交易操作,适合长期看好底层资产收益的保守用户。
- 流动性提供:赚取交易手续费 在Pendle AMM中为PT/YT交易对提供流动性(如PT-USDe/YT-USDe),可按流动性份额获得交易手续费分成,收益以PENDLE代币结算。由于PT和YT价格存在天然波动,该策略需承担短期无常损失,但长期可通过手续费累积实现稳定收益。
(二)交易与套利:利用价格波动获利
- 价差交易:赌预期差的“波段操作” PT和YT价格受市场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影响显著。例如,当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时,市场可能押注稳定币借贷利率下降,导致YT价格下跌(因未来收益预期降低),此时可低价买入YT,待利率反弹后高价卖出;反之,若某资产突发利好(如Curve池子APY飙升),YT需求激增,可及时抛售获利。
- 跨平台套利:捕捉市场定价偏差 Pendle的PT/YT价格与外部市场存在套利空间。例如,若PT在Pendle AMM的交易价格低于其“理论现值”(按无风险利率折现的面值),用户可买入PT并持有至到期,赚取价差;或当YT价格与底层资产实际收益产生偏差时,通过在Pendle与Uniswap等平台间搬砖套利。
(三)高级策略:杠杆与组合的收益放大
- YT杠杆质押:叠加协议奖励 将YT质押至Pendle的“收益增强池”,可获得额外PENDLE奖励,实现“基础收益+协议激励”的双重放大。例如,质押YT-stETH不仅能获得stETH的质押收益,还能赚取PENDLE代币,适合对收益波动承受能力较强的用户。
- PT循环借贷:固定收益的“复利机器” 用户可将持有的PT作为抵押品,在借贷平台(如Aave)借入底层资产,再次存入Pendle生成新的PT+YT,循环操作以放大固定收益。假设PT到期收益为5%,通过3倍杠杆可将收益提升至15%(需承担借贷利息成本),适合对本金安全有信心的用户。
(四)新场景:Boros协议开启衍生品收益博弈
2025年8月上线的Boros协议,首次将永续合约的“资金费率”(多空双方的持仓成本)进行链上代币化,用户可通过PT和YT参与衍生品市场的利率博弈:
- 持有YT-Boros:若市场做多情绪浓厚(资金费率为正),YT持有者可获得多头支付的费率收益;
- 持有PT-Boros:锁定资金费率的“固定成本”,对冲永续合约持仓的费率波动风险。
这一创新使Pendle从“现货收益代币化”扩展至衍生品领域,进一步丰富了获利场景。
四、生态发展与收益潜力
Pendle的生态收益能力在2025年显著提升,联合创始人透露,部分高流动性资产池的收益较早期版本增长超5倍,这得益于:
- 底层资产扩展:覆盖从稳定币(USDe、USDC)到LSD(stETH、rETH)再到衍生品费率的全品类收益;
- 协议协同深化:与Curve等DEX合作推出“稳定币收益池”,通过流动性聚合提升YT的收益捕获效率;
- 机制优化:AMM定价模型升级,减少PT/YT的交易滑点,提升套利空间。
五、风险提示: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尽管PT和YT提供了灵活的策略工具,仍需警惕三大风险:
- 市场波动风险:YT价格与底层资产收益强相关,若收益不及预期(如LSD质押率下降),YT可能大幅贬值;
- 协议依赖风险:PT的兑付能力依赖底层资产的安全(如stETH脱锚风险),合作协议(如Curve)的漏洞可能传导至Pendle;
- 复杂策略风险:杠杆操作(如PT循环借贷)可能放大亏损,需用户具备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
Pendle通过PT与YT的拆分设计,打破了“本金与收益必须绑定”的传统金融范式,为DeFi用户提供了从“保本稳健”到“高风险投机”的全谱系选择。无论是保守型用户通过PT锁定固定收益,还是激进型交易者通过YT博弈收益波动,抑或是通过Boros参与衍生品费率市场,理解PT与YT的本质差异和市场逻辑,都是把握这一创新工具的核心前提。随着收益代币化赛道的成熟,Pendle的“分离术”或将成为DeFi资产配置的基础设施之一。